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科技 > 正文
世界今亮点!借助科技手段 考古学家发现我国新石器时代火葬墓
2022-07-20 15:43:12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news2020


(资料图片)

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记者7月20日从厦门大学获悉,厦大科技考古实验室、人文学院历史系葛威副教授团队通过科技手段分析发现,位于江西省靖安老虎墩遗址的一批墓葬为火葬墓。这一发现表明我国在距今4800年-44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火葬行为,比之前有文字记载的火葬葬俗至少提前了2000年。相关成果发表在6月23日的《国际骨质考古杂志》。

老虎墩遗址位于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委邓家自然村,文化面貌包括史前到明代的丰富遗迹遗物。其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地发掘出112座长约1米,宽约0.5米的小墓,这些墓多在填土中混杂炭屑和红烧土块,有的有火烤壁现象,其形态与传统土葬墓大不相同,但仅凭墓葬外观形态,考古人员难以确定墓葬性质。

对此,厦门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研究人员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提取了老虎墩遗址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的骨渣,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分析,发现这些骨骼成分中羟磷灰石结晶度的变化,明确了这些骨渣的受热历史,证实这些墓葬为火葬墓。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其中一个骨样进行了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其年代约为距今4800-4400年,是迄今国内发现最早的火葬墓,与英国巨石阵火葬墓的年代相当(约5000-4500年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葛威介绍,这是国内首次通过科技分析明确火葬墓的性质。此前考古学家判断一座墓葬是否为火葬墓的依据主要是观察墓葬中遗物的形式,以及从色彩推测墓中的骨骼是否被加热过。而墓葬遗物形式和骨骼颜色很容易受到埋藏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且高温加热过的骨骼和未加热过的骨骼均为灰白色。因此,仅凭肉眼观察缺乏可支撑的科学证据。

此次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浮选法,从老虎墩遗址十座墓葬的填土中提取出一些骨渣,带回厦门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其中九座是新石器时代小墓,另有一座汉代的墓作为对比。实验分析的主要物质为羟基磷灰石,是人体骨骼的主要无机成分,会随温度变化产生不同结晶度。实验人员根据这些结晶度的不同发现新石器时代小墓中的骨骼在埋葬前经历了700摄氏度至1000摄氏度的高温加热,而汉代墓中的人骨并没有经过加热。

“入土为安”是中华文化传统观念,土葬也是自古以来最常见的安葬方式。但由于占地少、花费小,以及佛教影响,火葬在江西中西部、广东北部和湖南中东部等地也有流传。先秦典籍《列子》中就有“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积而焚之。”这样关于火葬的记载。葛威表示,最新的这项研究成果运用科技手段证实了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多元的丧葬文化,具有社会学和文化史意义。

随着科技发展,扫描电镜成像、光谱学甚至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考古学中得到普遍应用,科技方法与考古学研究的融合也是考古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厦大科技考古实验室作为厦门大学首批新文科实验室,由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与生态学院等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致力于用自然科学方法开展考古研究。

标签: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